全跳动测量仪(全跳动怎么测量)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全跳动测量仪,全跳动怎么测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一般检测流程(一)确认检测要素检测要素有检测对象、计量单位、检测方法、检测精度四项。
2、(二)确定检测方法测量前,根据图纸要求,确定被测对象的形状、精度、重量、材质和工件批量等,确定合适的通用器具。
3、再通过分析被测参数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确定最佳的检测方法。
4、(三)一般检测步骤测前准备检验人员要仔细看图纸中的尺寸,了解零件的大小,从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设计基准进行分析,分清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关键尺寸;分清精加工面、粗加工面和非加工面。
5、检验人员通过对视图的分析,掌握零件的形体结构。
6、先分析主视图,后按顺序分析其它视图。
7、 同时,把各视图由哪些表面组成、组成表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都要看懂记清楚。
8、检验人员要认真分析工艺文件,按照加工顺序,对每个工序加工的部位、尺寸、工序余量、工艺尺寸换算要认真审阅。
9、同时,了解关键工序的装夹方法,定位基准和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刀具等技术要求,并选取恰当的量具、确定检测方法。
10、检验人员要细心清理检测环境,并检查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清洗标准器、被测件及辅助工具,对检测器具进行调整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1、2、采集数据安装被测件,按照设计预案采集测量数据并规范地做好原始记录。
12、3、处理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获得检测结果。
13、4、填报结果检测后,把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及有关的原始记录中,并根据技术要求做出合规性的判定。
14、二、检测项目与方法(一)尺寸误差的检测方法检测尺寸公差,测量时应尽量采用直接测量法,简便直观,无需繁琐的计算,如测量轴的直径等。
15、有些尺寸无法直接测量,就需用间接测量方法,比较麻烦,有时需用繁琐的函数计算,如测量角度、锥度、孔心距等。
16、当检查形状复杂, 尺寸较多的零件时,测量前应先列一个“对比”清单,对要求的尺寸写在一侧, 实际测量的尺寸写在另一侧。
17、测量结束后, 根据清单汇总的尺寸判断零件是否合格,既不会遗漏尺寸,又能保证检测质量。
18、下面举例说明:轴径及其误差的检测方法①小批量生产: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
19、②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综合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
20、③高精度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测量。
21、2、孔径及其误差的常见检测方法①小批量生产: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和通用量仪进行测量。
22、②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综合测量孔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
23、③高精度孔径及深孔、小孔、细孔: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小孔径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细孔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
24、3、长度/厚度误差的检测①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较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进行测量。
25、②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等测量。
26、③壁厚尺寸: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利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
27、④其他尺寸: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度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
28、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29、4、角度误差检测方法角度测量的内容有矩形零件的直角、锥体的锥角、零部件的定位角、零件结构的分度角以及转角等,通常采用相对测量、绝对测量、间接测量、小角度测量等测量方法进行检验。
30、(二)表面粗糙度误差检测方法零件的损坏一般是从表面层开始的, 产品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零件表面层的质量。
31、 如:细长轴、薄壁件要注意变形,冷冲件要注意裂纹,螺纹类零件、铜材质件要注意磕碰、划伤等。
32、零件 检测完后,都要认真作记录, 特别是半成品,对合格品、返修品、报废产品要分清,并作上标记, 以免混淆。
33、常用检测方法有:目视检查法、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针描法、印模法、激光测微仪检测法,其中,光切法一般适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使用仪器为双管显微镜。
34、(三)形状误差的检测方法按国家标准规定有14 种形位公差项目。
35、对于测量形位公差时, 要注意应按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执行, 如轴、长方件要测量直线度, 键槽要测量其对称度。
36、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可采用光隙法、指示器法、钢丝法、光学仪器法、水平仪法、光学平晶法,检测直线度误差。
37、2、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可采用指示器检测法(打表法)、平尺检测法、光学仪器法和研点检测法,测出平面度误差。
38、其中,平尺检测法操作与直线度测量相同,是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而研点检测法多用在机修、平板、平尺检定、平板平尺制造等过程中。
39、3、圆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可采用圆度仪法、两点法、三点法、坐标测量法、光学分度测量法,得出圆度或圆柱度的误差。
40、其中,两点法是一种近似测量法,简单经济,一般工件圆度误差检测多采用此方法。
41、4、圆柱度误差测量方法与圆度误差检测方法相同,此外还可采用指示器法(打表法)求得圆柱度误差。
42、5、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1)平行度误差检测可采用指示器法和水平仪法获得数据。
43、(2)垂直度误差检测可采用光隙法、坐标转换法、光学仪器与水平仪法、打表法获得数据。
44、(3)倾斜度误差检测:一般把被测要素通过标准角度块、正弦尺、倾斜台等转换成与被测量基准平行状态,然后再用测量平行度的方法测量且倾斜度误差。
45、倾斜度误差测量方法类同小角度测量方法。
46、(4)同轴度误差检测可采用圆度仪法、三坐标测量法、壁厚差测量法、光轴法(光学仪器法)、指示器法(心轴打表法)。
47、此外,还有径向圆跳动替代法、同轴度量规法等检测同轴度误差的方法。
48、(5)跳动误差检测可采用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测量、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测量、斜面圆跳动测量,可使用顶尖、心轴、套筒、V形块等装置配合千分表进行测量,生产中应用广泛。
49、(6)对称度测量可采用打表直接检测法、打表间接检测法、综合量规检测法获得数据。
50、(7)位置度测量方法:面位置度测量可采用打表综合检测法,线位置度测量可采用综合量规检测法、心轴坐标检测法或两种综合检测法,点位置度测量则有坐标检测法和综合检测法两种检测方法。
51、三、误差原因分析在由机床、工件、夹具和刀具组成的一个完整加工工艺系统中,刀具、切削用量、机床、工件、润滑等直接影响着加工质量而产生各种误差。
52、而加工质量又包含着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内容,即:加工精度有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控制;表面质量控制则包含了表面粗糙度的控制与积屑瘤、鳞刺、表面硬化及应力状态的控制等。
53、在不同情况下,这些误差以不同形式反映为加工误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始误差。
54、在加工内容完成后,对机械零件或设备的检验测量,还会产生各种误差,这些误差的来源于计量器具误差、基准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为误差、测量力引起的变形误差等后天操作产生的。
55、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所得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种:(一)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同一个数据时,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没有变化规律,随机产生。
56、引起原因是量具或者量仪各部分的间隙和变形, 测量力的变化,目测或者估计的判断误差。
57、所以,从误差根源予以消除,也可按照正态分布概率估算随机误差的大小。
58、(二)疏忽大意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是测量时精力不集中、疏忽大意, 如读数误差、记录误差、计算误差,及其它外界的非正常干扰因素。
59、含有这种误差的测量值,剔除不用。
60、(三)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数据时,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或测量条件改变 误差仍按一定规律变化。
61、引起原因是量具或者量仪的刻度不准确,亦或是校正量具或者量仪的校正工具存在误差。
62、因此,测量前仔细检查计量器具,对照规程进行修正,保证刻度对准零位。
63、 四、检验工具要求 检验工具和量具要进行等温后才可以进行测量,检验工具不可在高温度环境及高强度磁场中, 以免变形、磁化、锈蚀。
64、在对设备、零件和部件以及整机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接触精度等进行检测时,为能够准确、合理、快捷测量,可用适当的通用检验工具和专用的检验工具量具配合使用。
65、五、结 语综上所述,清洗后的机械加工零件,必须经过对其外观粗糙度、毛剌、倒角进行检验,再依据操作者填写的“检验记录单”对具体尺寸和形状进行检验,最后对加工件的机械性能进行检验。
66、产品只有通过上述各工序要求并符合检验标准,合格后才能由检验员填写“产品合格证”并贴/挂于醒目处,或按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位置,入库保存。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最新文章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