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峰兀立的兀是甚么意思】在中文中,有些词语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字义却容易被忽视。例如“危峰兀立”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景象。其中的“兀”字,虽然不常见,但在理解整个成语的意义时起着关键作用。
一、
“危峰兀立”是一个用来描述山峰高耸、险峻的成语。“危”表示高、险;“峰”是山峰;“兀”则表示“高耸、突起”的意思。因此,“危峰兀立”整体意思是:高耸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给人以一种险峻、孤高的感觉。
“兀”在古汉语中常用于形容山石或物体高大、突出的样子。如“兀然”、“兀立”等,都带有“高耸、独立”的含义。
二、表格解析
| 字词 | 拼音 | 含义 | 在成语中的作用 | 备注 |
| 危 | wēi | 高、险 | 描述山峰的高度和危险性 | “危”强调山峰的险峻 |
| 峰 | fēng | 山峰 | 成语的核心名词 | 指的是山的顶部 |
| 兀 | wù | 高耸、突起 | 表示山峰的形态 | 常用于形容山石或建筑高耸 |
| 立 | lì | 站立、挺立 | 表示山峰的姿态 | 强调山峰直立不倒 |
三、拓展说明
“兀”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文和诗词中较为常见。例如:
-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诗句中虽未直接出现“兀”字,但“直下”“飞流”等词与“兀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高耸。
四、结语
“危峰兀立”不仅是一句生动的描写,也体现了汉语中字词组合的巧妙之处。通过了解“兀”的含义,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