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叫什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与历史人物、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端午节也有多种别称。下面将对“端午节又叫什么节”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别名及含义。
一、端午节的常见别名
1. 端阳节
“端”意为“开始”,“阳”指“阳气”,因此“端阳”即为“初阳之节”。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而五月初五是“恶日”,所以用“端阳”来表达驱邪避灾的意义。
2. 重午节
因为五月初五是“午月午日”,即“重午”,故称为“重午节”。
3. 龙舟节
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传统,这一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龙舟竞渡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标志之一。
4. 粽子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全国性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地区更为盛行。粽子象征着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5. 浴兰节
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人们会用艾草、菖蒲等植物煮水沐浴,以驱虫避邪,故称“浴兰节”。
6. 女儿节
在一些地方,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因为这一天妇女会佩戴香囊、佩戴五彩线,祈求健康平安。
7.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天地交泰”的日子,因此称为“天中节”。
8. 五月节
直接根据农历日期命名,即“五月节”。
二、端午节别名一览表
别名 | 含义说明 |
端阳节 | 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为“恶日”,称“端阳” |
重午节 | 五月五日为“午月午日”,即“重午” |
龙舟节 | 有赛龙舟习俗,纪念屈原 |
粽子节 | 吃粽子是主要习俗 |
浴兰节 | 用艾草、菖蒲等煮水沐浴,驱邪避灾 |
女儿节 | 妇女佩戴香囊、五彩线,祈求平安 |
天中节 | 五月五日为天地交泰之日 |
五月节 | 根据农历日期直接命名 |
三、结语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不同地区的别称反映了各地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了解这些别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端午节的深厚内涵和民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