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是什么意思】“摩尔定律”是计算机科学和半导体行业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芯片技术发展的规律。虽然不是一条严格的物理定律,但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预测依据。
一、
摩尔定律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最初表述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周期逐渐被调整为约2年或更短。
该定律并非科学定律,而是一种对技术进步趋势的观察与预测。它影响了整个电子行业的研发方向,推动了计算机性能的快速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硬件成本的下降速度。
尽管近年来由于物理极限(如量子隧穿效应、散热问题等)的挑战,摩尔定律的适用性受到质疑,但其精神仍激励着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如三维芯片、光子计算等。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摩尔定律 |
提出者 | 戈登·摩尔(Gordon Moore) |
提出时间 | 1965年 |
原始表述 |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 |
当前周期 | 约2年(根据实际发展调整) |
本质 | 技术发展趋势的观察与预测,非严格科学定律 |
影响领域 | 计算机、半导体、电子设备等 |
意义 | 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
当前挑战 | 物理极限、制造难度增加、能耗问题 |
替代/延伸方向 | 三维芯片、光子计算、量子计算 |
三、结语
摩尔定律虽已逐渐接近其物理极限,但它所代表的技术进步精神仍然激励着全球科技界不断突破边界。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架构的出现,人类或许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摩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