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诞生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音乐。在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精神象征。1949年,在筹备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这首歌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简介总结
项目 | 内容 |
国歌名称 | 《义勇军进行曲》 |
作词者 | 田汉 |
作曲者 | 聂耳 |
创作时间 | 1935年 |
首次使用 |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
确定为国歌时间 | 1949年 |
国歌意义 | 激励民族精神,象征国家尊严与历史记忆 |
国歌的历史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国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歌词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句子,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抗战的深入,这首歌逐渐成为全国民众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与民族复兴的开始。
国歌的演奏与使用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应当在以下场合奏唱:
- 国家重大庆典和重要节日
- 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重要活动
- 国际性体育赛事中中国代表队获得奖牌时
- 国家举行升旗仪式时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国歌的正确使用方式,包括不得用于商业广告、娱乐表演等场合,以维护国歌的庄严性和神圣性。
结语
《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了解国歌的背景与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