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韦编三绝的意思是什么成语韦编三绝的释义】“韦编三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读书勤奋、学习刻苦。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它的含义,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成语释义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讲述的是孔子晚年勤于研读《易经》的故事。其中,“韦编”指的是古代用牛皮绳串起来的竹简;“三绝”则表示多次断裂。意思是说,孔子反复阅读《易经》,以至于将串起竹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三次。因此,“韦编三绝”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成语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原文 | “孔子晚而好《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
背景 | 孔子晚年致力于研究《易经》,因反复翻阅,导致串书的牛皮绳多次断裂。 |
三、成语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 | 他为了准备考试,日夜苦读,真是“韦编三绝”。 |
作定语 | 这位学者一生“韦编三绝”,终成一代大家。 |
用于形容学习态度 | 古人“韦编三绝”,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刻苦钻研、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浅尝辄止、懒惰怠慢 |
五、成语寓意与启示
“韦编三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对后世学子的一种激励。它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在现代社会,虽然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韦编三绝”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韦编三绝 |
含义 | 形容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学习态度 |
寓意 |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
通过了解“韦编三绝”的来历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也更能体会到学习过程中坚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