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应接不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繁多、忙不过来的情况。这个成语不仅在书面语中使用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事务过多、难以应付。
一、成语释义
应接不暇:
原意是“接待客人或处理事情来不及”,现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无法一一应对,显得应接不暇。
- 应接:接待、应付
- 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民多巧,好利,趋利若风,应接不暇。” |
用法 | 常作谓语、定语,表示事情多、忙不过来 |
例句 | 这次展览人潮涌动,观众应接不暇。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应付不过、手忙脚乱、疲于奔命 |
反义词 | 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上级布置的任务太多,他感到应接不暇。 |
生活场景 | 节日时游客众多,景区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
学习场景 | 课程安排太紧,学生常常应接不暇。 |
五、总结
“应接不暇”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因事情太多而无法一一应对的状态。它不仅适用于工作、学习,也常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忙碌情境。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处境。
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可以更清晰地掌握该成语的含义、用法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