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意思不辞长作岭南人原文及翻译】“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食荔枝》一诗,是苏轼在被贬至广东惠州时所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岭南风土人情的喜爱与留恋之情,也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原文及出处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处:
《食荔枝》——苏轼(北宋)
二、诗句解释
- “罗浮山下四时春”:罗浮山位于广东,四季如春,气候温暖宜人。
- “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和杨梅等水果相继成熟,说明岭南物产丰富。
- “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吃掉三百颗荔枝,形容荔枝多且美味。
- “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愿意长期做岭南人,表达对岭南生活的喜爱与不舍。
整句诗的意思是:在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各种水果不断成熟,我每天可以吃上三百颗荔枝,哪怕一辈子都留在岭南,我也心甘情愿。
三、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诗句来源 | 苏轼《食荔枝》 |
作者 | 苏轼(北宋) |
诗句含义 | 表达对岭南自然环境和物产的喜爱,以及愿意长期居住于此的心情 |
情感基调 | 豁达、乐观、热爱生活 |
诗歌背景 | 苏轼被贬惠州期间,身处岭南,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
四、延伸理解
“不辞长作岭南人”不仅是一句描写荔枝的诗句,更反映了苏轼面对逆境时的豁达心态。他在被贬之地依然能发现美好,体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保持乐观与坚韧。
五、结语
“不辞长作岭南人”不仅是对岭南风物的赞美,更是苏轼人生观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环境的好坏,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生活、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