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全诗意思】“功盖三分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全诗为: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赞颂与感慨。下面将从诗歌背景、内容解析及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诗歌背景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诗题 | 《八阵图》 |
创作时间 | 唐代中期(约公元760年左右) |
背景 | 诗中提到的“八阵图”是诸葛亮所创的一种军事阵法,杜甫借此表达对诸葛亮功绩的敬仰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
二、诗句解析
诗句 | 解析 |
功盖三分国 | 诸葛亮的功业可以与三分天下的三国相比,意指其功勋卓越,影响深远。 |
名成八阵图 | 诸葛亮因发明八阵图而名声大振,成为后世推崇的军事奇才。 |
江流石不转 | 描写江水虽奔流不息,但石块却纹丝不动,象征诸葛亮的智慧与意志坚不可摧。 |
遗恨失吞吴 | 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尤其是未能实现吞并东吴的目标。 |
三、诗歌主题与情感
- 主题:赞美诸葛亮的卓越功绩与军事才能,同时抒发对历史人物未竟事业的惋惜之情。
- 情感:既有崇敬之情,也有对历史局限性的感慨。
四、艺术特色
特点 | 说明 |
简洁凝练 | 全诗仅四句,语言精炼,寓意深远。 |
借古抒怀 | 借诸葛亮之事迹,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
意象鲜明 | 如“江流”、“石”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与感染力。 |
总结
“功盖三分国”是杜甫对诸葛亮功业的高度评价,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时代命运的沉思。它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的颂扬,也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的理想追求。
项目 | 内容 |
核心思想 | 赞美诸葛亮的功绩,感慨历史未竟之憾 |
诗歌风格 | 含蓄深沉,意境深远 |
作者情感 | 崇敬与惋惜交织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
如需进一步探讨杜甫其他作品或三国历史背景,可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