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李峤古诗】《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风的威力与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 解落三秋叶,
> 能开二月花。
> 过江千尺浪,
> 入竹万竿斜。
二、
这首诗通过四个意象,分别表现了风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作用:
- “解落三秋叶”:风在秋天能吹落树叶,表现出其破坏力。
- “能开二月花”:风在春天又能催开花朵,体现其温和的一面。
- “过江千尺浪”:风经过江面时掀起巨浪,显示其强大。
- “入竹万竿斜”:风吹进竹林,使竹子倾斜,展示其柔中带刚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风的双重性格——既能摧残万物,也能滋养生命;既可狂暴,也可温柔。
三、表格总结
诗句 | 意象 | 表现风的特性 | 说明 |
解落三秋叶 | 秋叶飘落 | 破坏力 | 秋天风的猛烈 |
能开二月花 | 春花绽放 | 温和力 | 春天风的柔和 |
过江千尺浪 | 江面巨浪 | 巨大威力 | 风在水面上的表现 |
入竹万竿斜 | 竹林倾斜 | 柔中带刚 | 风在植物中的影响 |
四、作者简介
李峤(约644—713),字巨山,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宰相。他的诗风多以咏物为主,善于捕捉自然现象,并赋予其深刻寓意。《风》是他众多咏物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五、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全诗仅20字,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风的多样形态。
2. 对比鲜明:通过“解落”与“能开”、“千尺浪”与“万竿斜”的对比,突出风的两面性。
3. 象征意味: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变化、力量与生命的循环。
六、结语
《风》虽短,却蕴含丰富,体现了李峤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哲理诗,引导读者去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读此诗,仿佛能感受到风的轻柔与狂暴,体验到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