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自容的解释】“无地自容”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做错事或感到羞愧而感到极度尴尬,甚至觉得没有地方可以藏身。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指责、批评或自己行为不当后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羞耻感。
以下是对“无地自容”的详细解释,包括其来源、含义、用法及例句等。
一、
“无地自容”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意指因羞愧到极点,连立足之地都感觉没有。它多用于描述人在受到严厉批评、公开嘲笑或犯下重大错误后的心理状态。该成语感情色彩强烈,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与情感深度。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无地自容 |
拼音 | wú dì zì róng |
出处 | 出自《左传》等古代文献,具体出处不详,但常见于明清小说中 |
字面意思 | 没有地方可以容身,形容极度羞愧 |
引申义 | 因做错事或丢脸而感到极度羞愧,无处可逃 |
感情色彩 | 贬义,带有强烈的羞耻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如文章、演讲、小说等 |
近义词 | 羞愧难当、无地自容、颜面扫地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例句 | 他因为说错话被当众批评,顿时感到无地自容。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常用于叙述人物的心理活动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中,“无地自容”适合用于描写人物情绪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因自身错误或他人评价而感到极度不安的情境。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在轻松或幽默的语境中滥用,以免造成误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地自容”不仅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面子”和“尊严”的重视。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