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释义】“千夫所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思是:被一千个人指责、指责的人,即使没有生病也会死去。后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众人的强烈谴责或批评而陷入困境,甚至遭到毁灭。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触犯众怒的人,最终在舆论压力下失去支持、名誉扫地,甚至身败名裂。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千夫所指 |
| 出处 | 《汉书·王嘉传》 |
| 原意 | 被一千人指责的人,即使无病也会死 |
| 现代含义 | 形容被众人强烈谴责、批评的人,最终陷入绝境 |
| 使用场景 | 批评道德败坏、行为不端之人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二、成语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例句 |
| 作谓语 | 他因贪污受贿,早已千夫所指。 |
| 作宾语 | 这个腐败分子,早已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
| 作定语 | 千夫所指的官员,最终被依法查处。 |
三、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千夫所指”的关系 |
| 众矢之的 | 被众人攻击的目标 | 含义相近,强调被集体攻击 |
| 口诛笔伐 | 用言语和文字进行谴责 | 与“千夫所指”有相似的舆论压力含义 |
| 人人喊打 | 大家都痛恨并谴责 | 与“千夫所指”在语义上接近 |
四、注意事项
- “千夫所指”强调的是群体性的谴责,而非个别意见。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非贬义场合。
- 此成语具有较强的道德批判性,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公开谴责。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千夫所指”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提醒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