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中的颖意思】“脱颖而出”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众多竞争者中表现突出、显露头角。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是:“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曰‘善’。……遂定从于楚。……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在这段话中,“颖”字原本指的是锥子的尖端,后来引申为才能、才华出众的意思。
“脱颖而出”中的“颖”原意是指锥子的尖端,比喻人的才能或优点非常突出,像锥子一样从布袋中显露出来。在现代汉语中,“颖”多用于形容人聪明、有才华,如“才智出众”、“聪颖过人”。
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现代用法 | 例子 |
颖 | 锥子的尖端 | 《史记》 | 比喻才能、才华 | 聪颖、颖悟、脱颖而出 |
脱颖而出 | 才能或优点显露出来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形容人表现突出 | 他在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
小结:
“颖”在“脱颖而出”中,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锥子尖端”,更象征着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使用这一成语时,往往强调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卓越表现。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运用和理解这些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