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杜甫原文及翻译】《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通过一个送别场景,揭示了征兵制度的残酷与百姓生活的艰辛。
一、
《兵车行》以一位送别亲人出征的老妇人为主角,描绘了她与丈夫分别时的悲痛场景。诗中不仅有对战争的控诉,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杜甫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车轮滚滚,马鸣萧萧,出征的人各自把弓箭挂在腰间。 |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父母妻儿纷纷来送别,尘土飞扬,看不见咸阳桥。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拉着衣服、跺脚拦在路上哭,哭声直冲云霄。 |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路边的人问出征的人,出征的人只说应征频繁。 |
或从是田中,或从商贾行。 | 有人是从田里来的,有人是从商旅中来的。 |
去时雪满天山路,今朝雪满关城下。 | 去的时候大雪覆盖天山的道路,如今大雪又覆盖了关城。 |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 边塞飘摇难以度过,遥远的地方更是荒凉无依。 |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苦使之然? | 牛郎织女遥遥相望,你为何要如此受苦? |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东流猿夜啼。 | 人有感情泪水湿透胸襟,江水东流,猿猴夜里啼叫。 |
三、诗歌主题分析
《兵车行》通过描写送别场面,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批判。杜甫以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征兵制度对百姓生活的破坏。诗中没有直接的议论,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情感,传达出强烈的反战思想。
四、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自然:杜甫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 情感真挚动人:通过老妇人的哭泣和送别场景,引发读者共鸣。
- 结构紧凑合理:全诗围绕“送别”展开,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深。
五、结语
《兵车行》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深切的忧民情怀。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体会到杜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