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是什么意思】“暴殄天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尚书·武成》:“暴殄天物,贼害百姓。”意思是任意糟蹋、浪费珍贵的东西,尤其是对自然或人类劳动成果的破坏和浪费。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珍惜资源、挥霍无度的行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暴殄天物 |
出处 | 《尚书·武成》 |
拼音 | bào tiǎn tiān wù |
释义 | 指任意糟蹋、浪费珍贵的东西,尤其是自然资源或劳动成果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浪费行为,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浪费资源、挥霍无度、糟蹋东西 |
反义词 | 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爱惜财物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日常生活 | 有人把吃不完的食物随手扔掉,这就是暴殄天物。 |
工作环境 | 公司大量打印文件却不加利用,属于暴殄天物的行为。 |
社会现象 | 城市中大量建筑工地材料被丢弃,是典型的暴殄天物。 |
教育场合 | 老师教育学生要节约,不要暴殄天物。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用于形容人品恶劣:虽然“暴殄天物”有贬义,但它主要强调的是“浪费”,而不是直接指人的道德问题。
2. 避免滥用:在日常交流中,应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避免过度夸张。
3. 注意语境搭配:如“暴殄天物”通常搭配“资源”、“食物”、“物品”等具体对象。
四、总结
“暴殄天物”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对资源的浪费和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杜绝浪费。
通过了解和正确使用“暴殄天物”,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节约和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