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刘日薄西山的意思】“但以刘日薄西山”这句话出自《陈情表》,是晋代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的原因时所写。原文为:“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切孝心和无法离开的无奈。
一、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的一种比喻说法,意指祖母年事已高,生命如夕阳西下,气息微弱,随时可能离世。李密以此来说明自己必须留在家中照顾年迈的祖母,无法应诏出仕。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重视孝道的文化背景。
从文学角度来看,“日薄西山”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这种表达方式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委婉陈情、言辞恳切的风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陈情表》——李密 |
原文 |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含义 | 比喻祖母年老体衰,生命垂危,如夕阳西下,气息微弱 |
表达情感 | 对祖母的孝顺与无法离开的无奈 |
文学手法 | 比喻、抒情、委婉陈情 |
背景文化 | 古代重视孝道,强调家庭责任 |
作用 | 强化情感表达,增强文章感染力 |
三、延伸理解
“日薄西山”这一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接近衰亡或人临近死亡。在《陈情表》中,李密用此比喻祖母的生命状态,既真实又感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深度。这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在面对国家与家庭之间矛盾时,往往选择以孝道为重,体现出儒家思想对个人行为的深刻影响。
总的来说,“但以刘日薄西山”不仅是对祖母现状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古代文人忠诚与孝道精神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