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命有所不受出自什么兵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君命有所不受出自什么兵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意思是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出自——唐朝房玄龄等人《晋书.宣帝纪第一》。
2、原文: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3、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译文:对方本来就无心作战,所以一定要请求出战,是向部众表示敢于用武而已。
4、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
5、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扩展资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典故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领骑兵不满万人,迅速出师,巧渡黄河,立稳阵脚,作好平定羌乱的战斗准备。
6、到达湟水岸边,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
7、这时宣帝已调发六万人准备大战。
8、酒泉太守辛武贤上奏,提出建议:羌人以畜产为生命,现在都已离散,汉军分兵出击,虽不能全诛灭之,只要夺了他们的畜产,掠了他们的妻子,然后退兵,冬天再次出击,大军频繁打击,羌人必定丧胆。
9、宣帝把辛武贤的奏书交给赵充国,命他与校尉以下知羌事者博议。
10、赵充国以为辛武贤之策不妥,他与长史董通年上书权衡利弊后,慎重建议:欲捐、开暗昧之过,隐而勿章,先行先零之诛以震动之,宜悔过反善,因赦其罪,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拊循和辑,此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11、意思是,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选择了解羌俗的良吏抚慰羌民,这才是万全之策。
12、宣帝将其上书发给群臣议论。
13、公卿议论者都以为先零部落兵马强盛,而且倚仗开部落的协助,难以对付,不先破、开等部落,就无法打击先零。
14、这种意见完全与赵充国之策相反。
15、宣帝于是任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任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发下玺书嘉纳其策。
16、同时发书给赵充国,指责他迟迟不肯用兵,不顾士兵艰苦,不计国家开支;告诉他朝廷已按辛武贤之策行动。
17、并说天道顺当,出兵必胜( 由此可见政治家在军事上不一定是行家,中兴英主汉宣帝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可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极端重要性)。
18、赵充国受到皇帝指责,并不放弃己见,他以为将军带兵在外,虽受诏命,只要能安国家,就应按便宜行事。
19、于是上书表面上承认过错,实际上进一步陈述用兵利害。
20、宣帝从谏如流,很快地采纳了赵充国之策。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最新文章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
-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