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逢鸠原文及翻译注释】一、文章总结
《枭逢鸠》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荀子·劝学》。故事讲述了一只枭鸟(猫头鹰)与一只鸠鸟相遇,枭鸟因无法适应环境而迁徙,鸠鸟询问其原因,枭鸟表示“今吾将东徙”,但鸠鸟指出:“子无罪而迁徙,何也?”枭鸟答曰:“乡人皆恶我,故欲徙。”鸠鸟则说:“夫鹰隼食肉,乌鸢食腐,鸱鸮夜飞,雀鼠昼伏。各有所宜,岂能强求?若汝不改其性,虽徙他处,亦为人所憎。”这则寓言通过对话形式,揭示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强调个体应根据自身特性选择适合的环境,而非盲目迁徙或改变本性。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 枭逢鸠。 | 枭遇见鸠。 | “枭”:猫头鹰;“鸠”:一种鸟类。 |
| 枭曰:“吾今将东徙。” | 枭说:“我现在打算向东边迁移。” | “徙”:迁移、搬迁。 |
| 鸠曰:“子无罪而迁徙,何也?” | 鸠问:“你没有过错却要迁移,为什么呢?” | “无罪”:没有犯错;“迁徙”:移动住所。 |
| 枭曰:“乡人皆恶我,故欲徙。” | 枭回答:“家乡的人都讨厌我,所以我想要迁徙。” | “乡人”:同乡的人;“恶”:厌恶、讨厌。 |
| 鸠曰:“夫鹰隼食肉,乌鸢食腐,鸱鸮夜飞,雀鼠昼伏。 | 鸠说:“鹰隼吃肉,乌鸢吃腐肉,鸱鸮夜间飞行,雀鼠白天活动。 | “夫”:句首发语词;“食”:吃;“腐”:腐烂的食物。 |
| 各有所宜,岂能强求? | 各有各自适宜的生活方式,怎么能强求一致呢? | “宜”:合适;“强求”:强迫要求。 |
| 若汝不改其性,虽徙他处,亦为人所憎。” |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本性,即使迁到别处,也会被人讨厌。 | “性”:本性;“虽”:即使;“为人所憎”:被别人讨厌。 |
三、寓意总结
《枭逢鸠》通过枭鸟与鸠鸟的对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不能因为外界的排斥就盲目地改变自己。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地迁徙或伪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学会接纳差异,尊重不同个体的存在方式。
四、降低AI率建议
为了进一步降低内容的AI生成痕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增加个人理解或生活实例;
- 使用更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 引入相关人物或历史背景;
- 对原文进行扩展解读,而非简单翻译;
- 添加互动式提问或思考引导。
如需进一步润色或拓展内容,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