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水仙原文及翻译】《闲情偶寄》是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的一部生活美学与文化随笔集,内容涵盖戏曲、园林、饮食、养生等多个方面。其中“水仙”一篇,虽篇幅不长,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审美情趣。
一、原文节选(出自《闲情偶寄·水仙》)
> 水仙花者,清雅绝伦,非俗品也。其色白如雪,其香幽远,其姿轻盈,真可谓“花中之兰”。然其性最孤,非冷处不生,非静境不发。人若欲养之,必先择地,宜避风,宜向阳,宜疏土,宜薄肥。若以盆栽,则不可太深,须留其根,使其易发。又不宜多浇水,恐伤其根。水仙之妙,在于其素而不艳,淡而不俗,有君子之风焉。
二、翻译释义
| 原文 | 翻译 |
| 水仙花者,清雅绝伦,非俗品也。 | 水仙花是一种非常清雅脱俗的花卉,不是普通的花草。 |
| 其色白如雪,其香幽远,其姿轻盈,真可谓“花中之兰”。 | 它的颜色洁白如雪,香气幽远,姿态轻盈,真可以说是“花中之兰”。 |
| 然其性最孤,非冷处不生,非静境不发。 | 但它的性格最为孤高,只有在寒冷的地方才能生长,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会开放。 |
| 人若欲养之,必先择地,宜避风,宜向阳,宜疏土,宜薄肥。 | 如果人们想要种植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方,要避开风,要向阳,土壤要疏松,肥料要少。 |
| 若以盆栽,则不可太深,须留其根,使其易发。 | 如果用盆栽的话,不能太深,要留出根部空间,以便它更容易生长。 |
| 又不宜多浇水,恐伤其根。 | 而且不宜浇太多水,以免伤害它的根。 |
| 水仙之妙,在于其素而不艳,淡而不俗,有君子之风焉。 | 水仙的妙处在于它虽然朴素却不艳丽,清淡却不庸俗,具有君子的风范。 |
三、总结
《闲情偶寄·水仙》不仅是一篇关于植物栽培的实用文章,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审美情趣的散文。李渔通过对水仙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水仙象征着高洁、清雅,正如李渔所言,它“素而不艳,淡而不俗”,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生活,也为后世提供了审美与生活的指导。
四、表格总结
| 内容类别 | 说明 |
| 文章出处 | 《闲情偶寄·水仙》 |
| 作者 | 李渔(清代) |
| 主题 | 水仙花的特性、栽培方法与审美意义 |
| 核心观点 | 水仙清雅孤高,象征君子风范;栽培需讲究环境与技巧 |
| 语言风格 | 文雅细腻,富有哲理与生活智慧 |
| 价值体现 | 生活美学、自然审美、人格修养的结合 |
通过这篇文字,我们不仅了解了水仙的栽培要点,也感受到了李渔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与独特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