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和骛分别是什么意思】“鹜”和“骛”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但它们的读音相同(wù),且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虽然读音相同,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以下是对这两个字的详细解释与对比。
一、
“鹜”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鸭子的一种,常用于比喻庸俗的人或事物。而“骛”则多表示追求、奔走的意思,常用于表达对名利的追逐。两者在意义上有明显区别,但在书写和发音上容易混淆,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二、表格对比
| 字形 | 拼音 | 基本含义 | 用法举例 | 词性 | 备注 |
| 鹜 | wù | 一种鸭子 | “野鹜”、“家鹜” | 名词 | 古代常用字,现较少使用 |
| 骛 | wù | 追求、奔走 | “好高骛远”、“趋之若鹜” | 动词/名词 | 常用于成语和书面语 |
三、具体解释
1. 鹜(wù)
- 本义:指一种水鸟,类似鸭子,也叫“野鸭”。古代常用来形容成群结队的动物。
- 引申义:有时用来比喻庸俗之人或低级趣味的事物,如“趋炎附势者,皆为世俗之鹜”。
- 常见词语:
- 野鹜:野生的鸭子。
- 家鹜:家养的鸭子。
- 落井下石:虽非直接相关,但“鹜”字在古文中偶尔出现,需注意区分。
2. 骛(wù)
- 本义:原意是奔跑、追逐,后引申为追求、向往。
- 引申义:常用于形容人过于追求名利或目标,如“好高骛远”即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
- 常见词语:
- 好高骛远:形容人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争着去,形容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去做某事。
- 骛名:追求名声。
四、使用建议
- 在写作中,若要表达“追求”之意,应使用“骛”;若描述“鸭子”或“庸俗之人”,则应使用“鹜”。
- 避免将两者混用,特别是在正式文章或学术写作中,需注意字义准确。
五、结语
“鹜”与“骛”虽同音,但意义截然不同。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因字形相似而造成误解。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阅读古文或成语时,更应注意两者的正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