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卷为无用师卷前半卷叫什么】《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由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这幅画作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流转,最终被分为两部分,分别被称为“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其中,“后半卷为无用师卷”,那么“前半卷”又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富春山居图》原为一幅完整的长卷,全长约7米,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由于历史原因,该画在清代被分割为两段,分别流传于不同的收藏家手中。
- 后半卷:称为“无用师卷”,因曾被明代收藏家吴洪裕珍藏,后传至清初的王希孟(或称王翚)处,再传至“无用师”之手,故得名。
- 前半卷:则被称为“剩山图”,因其在分割后仅剩下部分画面,故称“剩山”。
这两段画作虽分隔多年,但均为《富春山居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后半卷(无用师卷) | 前半卷(剩山图) |
正式名称 | 无用师卷 | 剩山图 |
来源 | 元代黄公望创作 | 元代黄公望创作 |
分割原因 | 清代流传过程中被人为分割 | 清代流传过程中被人为分割 |
现存地点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浙江省博物馆 |
长度 | 约3.5米 | 约1.8米 |
特点 | 山水层次分明,笔墨苍润 | 画面简练,意境深远 |
历史价值 | 被视为中国山水画巅峰之作 | 是《富春山居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三、结语
《富春山居图》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其前后两段虽然历经波折,但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了解“后半卷为无用师卷,前半卷叫什么”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幅名画的历史脉络,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些流传至今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