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字玄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谏臣,以其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的品格著称。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重要建议,对唐朝初期的政治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魏征字玄成”的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与整理。
一、文言文原文
《旧唐书·魏徵传》节选:
> 征少孤,好学,有大志,尝为道士。隋末,天下大乱,乃入京师,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数上书言事,太宗嘉之,赐金帛。后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帝尝问曰:“人君何以自明?”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帝善其言。
二、白话翻译
魏征年少时失去父亲,喜好学习,胸怀大志,曾经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他进入京城,被隐太子李建成任命为洗马(官职名)。唐太宗即位后,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他多次上书进言,唐太宗赞赏他的意见,赏赐他金银绸缎。后来他升任秘书监,参与朝政。有一次,唐太宗问他:“君主如何才能做到明察?”魏征回答说:“如果能听取多方意见,就能明白事理;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就会陷入昏庸。”唐太宗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
三、总结内容
魏征字玄成,是唐朝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以直言进谏闻名。他在唐太宗时期担任重要官职,多次提出治国建议,深受皇帝信任。他的言论体现了儒家“兼听则明”的政治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魏征 |
| 字 | 玄成 |
| 朝代 | 唐朝 |
| 身份 | 政治家、谏臣 |
| 官职 | 谏议大夫、秘书监 |
| 封爵 | 巨鹿县男 |
| 主要贡献 | 直言进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理念 |
| 对象 | 唐太宗 |
| 代表言论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 影响 | 对唐朝初期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魏征不仅是一位忠诚的臣子,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敢于直面权力,坚持真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贤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