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介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创作于他随军出征期间。这首诗以节令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在行军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边塞诗的独特风格与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一、原文
该诗写于重阳节(九月九日),此时正值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赏菊的好时节。然而,诗人身处军旅之中,无法归乡,只能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长安的深切怀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二、原创内容展示
以下是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为题的原创内容,采用文字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品名称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作者 |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
创作背景 | 诗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随军出征,途经边地,正值重阳节,引发思乡之情 |
诗歌体裁 | 五言绝句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在军旅的孤独感,以及对长安故园的深切思念 |
主要意象 | 重阳节、菊花、秋风、远山、战马等 |
情感基调 | 悲凉中带有淡淡的哀愁,情感真挚动人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唐代边塞诗中的代表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
三、诗句解析
原诗如下:
> 强欲登高去,
> 无人送酒来。
>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逐句解析:
- “强欲登高去”:勉强想要登高望远,表达一种无奈和压抑的情绪。
- “无人送酒来”:没有亲友送来酒,暗示孤独无依,缺乏温暖。
- “遥怜故园菊”:远远地想念故乡的菊花,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 “应傍战场开”:想象故乡的菊花可能也开在战场旁边,透露出对战事的担忧与无奈。
四、结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虽短小精悍,却情感深厚,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