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的成语故事】“汗牛充栋”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书籍极多,多得可以累得牛出汗,堆满屋子。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与太学诸生书》,原意是形容藏书丰富,后来引申为形容物品或资料数量庞大。
在古代,由于书写材料有限,书籍非常珍贵,能够拥有大量书籍的人往往地位显赫,如文人学者、藏书家等。因此,“汗牛充栋”不仅是一种对数量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
以下是对“汗牛充栋”这一成语的总结与相关知识点整理: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汗牛充栋 |
出处 | 唐·柳宗元《与太学诸生书》 |
原意 | 形容藏书非常多,多到牛累得出汗,屋子都装满了 |
引申义 | 形容物品、资料、信息等数量极大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书籍、资料、物品等数量庞大 |
近义词 | 俯拾皆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 |
反义词 |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凤毛麟角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语法功能 | 作谓语、定语、补语 |
通过了解“汗牛充栋”的来源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在现代生活中,虽然书籍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汗牛充栋”依然常被用来形容信息量大、资料丰富的状态,尤其在学术研究、图书馆管理等领域中使用较多。
总之,“汗牛充栋”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