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屈贾谊于长沙的典故概括

2025-09-30 23:06:54

问题描述:

屈贾谊于长沙的典故概括,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23:06:54

屈贾谊于长沙的典故概括】“屈贾谊于长沙”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贤才被贬谪、怀才不遇的感慨。其中,“屈贾谊于长沙”指的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贾谊被贬至长沙的历史事件。

贾谊是汉文帝时期的重要谋士,年少有为,才华横溢,曾提出多项治国建议,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等,深受文帝器重。然而,因权臣绛侯周勃、灌婴等人排挤,贾谊最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虽身处偏远之地,仍心系国家,写下《治安策》等重要文章,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这一典故常被用来比喻有才之人遭遇不公、被贬远方,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政治环境的复杂与人才命运的多舛。

一、典故概括总结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王勃《滕王阁序》
主要人物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事件背景 汉文帝时期,因权臣排挤,贾谊被贬至长沙
事件结果 贾谊在长沙任职期间仍积极著书立说,留下《治安策》等作品
典故寓意 表达对贤才被贬、怀才不遇的感慨,反映古代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二、历史背景简述

贾谊生于公元前201年,卒于公元前168年,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他早年以才学闻名,深得汉文帝赏识,曾担任博士、太中大夫等职,参与朝政。但由于其直言敢谏,触怒了朝廷中的保守势力,最终被贬至长沙。

长沙地处南方,当时尚属边远之地,贾谊在此地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尽管如此,他并未消沉,而是继续思考国家治理问题,并写下了大量政论文,成为后世推崇的文学与思想遗产。

三、文化意义与影响

“屈贾谊于长沙”不仅是对贾谊个人命运的描写,更象征着古代知识分子在仕途上的坎坷与无奈。这一典故常被后人引用,用以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理想受挫的同情与惋惜。

在文学上,它也成为了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情感的经典意象,影响深远。

四、延伸思考

贾谊的遭遇反映了古代官场中权力斗争的激烈,以及个体理想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冲突。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才能往往需要时间来证明,而历史的公正有时并非一时可见。

同时,贾谊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写作、思考,展现了文人的坚韧与担当,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