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凫举是什么意思】“兔起凫举”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故,常用来形容事物迅速兴起或变化之快。这个成语虽然不常见,但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兔起凫举 |
拼音 | tù qǐ fú jǔ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后人根据此意引申出“兔起凫举”来形容像兔子一样突然跃起、像野鸭一样飞起,比喻迅速崛起或迅速行动。 |
含义 | 比喻事情迅速发生、兴起或行动迅速,常用于描述形势突变或人物快速崛起。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局势变化快或人物迅速成名。 |
近义词 | 风起云涌、异军突起、一鸣惊人 |
反义词 | 静如处子、按兵不动、稳扎稳打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兔起凫举”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但原句中并未直接使用该成语。后来,人们根据项羽从平民到霸王的迅速崛起过程,结合“兔”和“凫”(即野鸭)的形象,提炼出“兔起凫举”这一表达方式。
- 兔:象征敏捷、迅速。
- 凫:指水鸟,常用来比喻轻盈、快速的动作。
因此,“兔起凫举”整体上表达了某种力量或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显现、发展或爆发的特点。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历史评价 | “项羽虽出身低微,却能兔起凫举,最终成为一代霸王。” |
现代语境 | “这家公司近年来兔起凫举,迅速占领市场。” |
文学描写 | “他少年得志,兔起凫举,令众人侧目。” |
四、总结
“兔起凫举”是一个富有形象感的成语,强调的是事物或人物的迅速崛起与行动力。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性,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比喻。尽管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正式写作或文学作品中,仍能增添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