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是什么意思】“不肖”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或文言文中,用来形容人品、能力等方面不如他人,尤其是指子孙后代不如祖先。这个词语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
一、
“不肖”原意是指“不像”,引申为“不贤、不才、不成器”。通常用于自谦,表示自己不如前辈或他人,也用于描述子孙不如祖辈。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家谱、碑文等,带有较强的传统文化色彩。
在现代汉语中,“不肖”已较少单独使用,更多是作为“不肖子孙”的一部分出现,表达对某些行为不当的后代的批评。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肖 |
拼音 | bù xiào |
含义 | 不像,不贤,不才,不成器;常用于自谦或批评后代 |
用法 | 多用于文言或书面语,如“不肖子孙”、“不肖之子” |
词性 | 形容词(古义)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
常见搭配 | 不肖子孙、不肖之徒、不肖后人 |
例句 | 他虽为不肖之子,却未能继承父业。 |
文化背景 | 古代重视家族传承,强调孝道与品德,故“不肖”常用于批评后代 |
三、延伸说明
在古代,“不肖”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否定,更是一种道德评价。例如,若一个儿子不能延续父亲的事业或品德,就会被称作“不肖子孙”。这种说法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家族荣誉和道德传承的高度重视。
此外,在一些地方方言或传统戏曲中,“不肖”也有一定的使用,但其含义大致相同,多带贬义或自谦意味。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肖”虽为古语,但在了解传统文化、阅读古籍时仍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历史语境和语言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