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夏侯惇怎么死的】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夏侯惇是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勇猛忠诚著称。关于他的死因,正史并未有详细描写,但根据《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的附记以及《三国志·武帝纪》等相关史料,可以大致总结出其死亡时间与可能原因。
一、正史中夏侯惇的死亡情况总结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的从弟,自少随曹操征战,屡立战功。他性格刚烈,曾因战事中被箭射伤左眼,后一直佩戴黑纱遮盖,因此被称为“独眼龙”。
据《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载:“太祖征张绣,惇别屯舞阴。……太祖还,使惇督诸军还。太祖之围邺也,惇攻下邯郸。……太祖崩,文帝即王位,拜惇为大将军,寻迁太傅,封高安乡侯。”
而《三国志·武帝纪》提到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夏侯惇则在同年去世,享年约57岁左右。
因此,正史中夏侯惇的死亡时间大致在公元220年,即曹操去世同年,但具体死因并未明确记载,可能是自然病逝或年老体衰所致。
二、正史夏侯惇死因简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夏侯惇 |
字 | 元让 |
出生年份 | 约163年(推测) |
死亡年份 | 220年 |
死亡地点 | 曹魏境内(未明确) |
死亡原因 | 正史未明说,推测为自然病逝或年老体衰 |
在世时期 | 汉末至曹魏初期 |
主要事迹 | 随曹操征战、镇守要地、屡立战功 |
著名特点 | 独眼、勇猛、忠诚 |
三、补充说明
虽然《三国演义》中对夏侯惇的描写较为戏剧化,如“拔矢啖睛”等情节,但这些多为文学加工,并非正史记载。正史中更注重其军事贡献和忠心,而非个人英雄主义的夸张描写。
综上所述,正史中夏侯惇的死因并无详细记录,但可确认其去世时间为220年,死因应属自然因素,与其长期征战、年事已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