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比肩接踵的意思】在汉语中,许多成语和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其中,“比肩接踵”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景。以下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析。
一、词语释义
比肩接踵:
意思是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形容人多得连成一片,非常拥挤。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节日、集市、大型活动等场合中人群密集的状态。
- 比肩:并肩,指人的肩膀紧挨在一起。
- 接踵:脚跟相接,指人的脚紧紧贴在一起。
整体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多”和“拥挤”,带有强烈的视觉感和现场感。
二、使用场景
场景类型 | 使用示例 |
节日庆典 | 元宵节的街头比肩接踵,热闹非凡。 |
市集购物 | 节假日时,商场里比肩接踵,顾客络绎不绝。 |
火车站 | 高铁站内比肩接踵,人们匆忙赶车。 |
文化活动 | 展览会现场比肩接踵,参观者众多。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
反义词 | 人迹罕至、寥寥无几、冷冷清清 |
四、词语来源与出处
“比肩接踵”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家敦而富,其民无不从风而靡,比肩接踵。”
这句话描绘了当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景象,百姓生活富足,街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五、总结
“比肩接踵”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景。它不仅展现了语言的魅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依然广泛使用,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适合描写节日、市场、展览等场合的人潮涌动。
词语 | 比肩接踵 |
含义 | 人多拥挤,肩并肩、脚碰脚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一》 |
用法 | 描述人群密集的场景 |
近义词 |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
反义词 | 人迹罕至、冷冷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