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尥蹶子基础意思】“尥蹶子”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较为常见。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突然做出一些出人意料、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有时带有调皮、顽皮甚至有点捣蛋的意味。
一、
“尥蹶子”原指马在受到惊吓或不满时突然踢腿、后退的动作,后来引申为人在情绪激动或故意捣乱时做出的出格行为。这个词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多,带有一定的调侃和幽默色彩。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也可以形容某些事物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不同语境下,“尥蹶子”可以有不同的含义,比如:
- 字面意义:马突然踢腿或后退。
- 比喻意义:人突然做出出格或不合常理的行为。
- 口语化用法:形容某人性格顽皮、不守规矩。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努蹶子(也作“尥蹶子”) |
词性 | 动词/名词(口语用法) |
原意 | 马受惊后踢腿、后退的动作 |
引申义 | 形容人或事物突然做出出格、不合常理的行为 |
使用地区 | 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如河北、山东、河南等 |
语气色彩 | 带有调侃、幽默、轻微贬义 |
例句 | 他今天又尥蹶子了,把老师气得直跺脚。 |
近义词 | 捣蛋、调皮、出格、闹腾 |
反义词 | 安分、规矩、正常、稳重 |
三、结语
“尥蹶子”虽然听起来有些粗俗,但在日常交流中却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了汉语方言的丰富性和地方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中对行为的生动描述和情感表达。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文化和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