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的表达效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修辞手法)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的表达效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修辞手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2、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3、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4、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扩展资料唐代杜甫《望岳》,原文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10、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11、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12、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3、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14、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15、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6、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17、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18、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19、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20、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21、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22、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23、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24、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5、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最新文章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