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最新消息更新 业内称医护减员超6成回升需1个月 医院已经开不出退烧药了吗
一、业内称医护减员超6成回升需1个月
医护感染超60%,是受新冠冲击严重地区各类医疗机构的普遍状况。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向“医学界”展示了他们当前的排班表,超半数的人名后面都有个红色加号,代表着新冠阳性、发热。他们科一共37人,目前除了几名休假的孕妇和4名支援其他科室的医生外,只有5个人还没有阳。
“单位不催,但患者着急,现在医护感染超60%,都有症状,只是轻重问题。”12月15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在微博写道。她也是被感染者之一,正在居家休息。
宋医生记得,从12月12日(周一)开始,陆续传出同事被感染的消息,医院人事处也开始登记不能到岗的医护人员,她估计目前在岗的医护人员只有40%,人手确实非常紧张。这与她之前想象中的放开后会发生的情形不太一样,她没想到放开之初医生感染率会这么高。
北京电力医院的王医生上周也阳了,他是科里第一个被感染的医生,截至12月15日,他们科室18名医护人员中,只有3名护士还没被感染。王医生告诉“医学界”,科室大量减员是北京各医疗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我的同学遍布北京各大医院,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医护人员减员很多,相应的病人也少了。平时宋医生的医疗组要管理25个病人,现在病房里只有十一二个。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外地患者少了很多,本地患者中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病,也都尽量选择延后就医,现在病房里收的都是急危重症病人。
“放开以来,入院的病人本来就少了。”广州某三甲医院麻醉科陈医生告诉“医学界”。近半个月来,陈医生所在麻醉科有超1/3的医生都被感染,科室出现了明显的减员,“但由于常规的外科手术量大幅减少,目前也都还能应对。”
据宋医生观察,护士的压力要比医生更大一些,因为护士要照看的病人更多,好在之前去支援方舱医院的护士正在撤回来,所以目前医院还没到不能承受的地步。而且随着最先被感染人员的康复回归,宋医生预计医院的人力会从维持在40%左右,然后再慢慢回升,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
多位医生均对“医学界”表示,面对常规手术改期的问题,随着医生一批批地康复,后续在人力上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科室里三十多位医护人员都已经被感染了一遍,目前最后一批感染的人,也开始陆续恢复返岗。”吉林某三甲医院的陆医生告诉“医学界”。
二、医院已经开不出退烧药了吗
据北京电力医院的王医生观察,从上周起,他们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就持续上升,如今至少是往常的6倍。
“大多数患者来发热门诊,主要是为了开具对症治疗的药物,但除了中药,我们医院所有的解热镇痛药都没有库存了。医生也只能给到患者一些建议和心理疏导,能做的很有限。”王医生说,“只要不是病情危急,我们现在都建议发热患者先自行在家服药、观察,尽量不来医院。”
在王医生看来,无论是公众、医护人员、还是整个医疗机构,都没有做好“突然放开”的准备。
陆医生也有相同感受。从11月底开始,他所在的医院陆续从各个科室抽调人手,支援发热门诊。目前该院发热门诊共有10余个诊室,30多名医生24时轮班开诊,医疗服务能力是平时的约4倍,但相对应的是,前来就诊的患者也成倍上升。
陆医生也是抽调去支援发热门诊的一员。他说:“诊室24小时没有空闲的时候。最早第一批感染的医生还允许休息,而现在,即便感染发着烧,只要还能坚持,医院就要求继续上岗,穿着防护服继续接诊患者。”
陆医生告诉“医学界”,目前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数是高龄老人、儿童以及高烧三天以上的患者。“但昨天开始,医院已经开不出退烧药了,持续高热的患者只能打退烧针。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劝患者回家休息,连我们自己上岗的医生发了烧,想用点布洛芬也没有。”
但在武汉,也许是经历过2020年的疫情后,居民都有了应对经验,宋医生并没有看到医院发热门诊有很多人排队。虽然放开后的第一周,武汉也出现了哄抢退热药的现象,在药店买不到药的人就到医院里开药,但为了保障真正需要的重点人群用药,医院很快做出调整,只有急诊科、呼吸科、儿科、ICU等科室可以开退热、镇咳等药物,其他科室医生均不能开这些药。
压力最大的还是急诊科,滞留病人多,收住院慢。为了缓解急诊科压力,宋医生所在医院医务处每天会把急诊滞留病人列一个清单,发给各科主任。“一看我们神经内科有好几个病人了,就加快病房周转,达到出院要求尽快安排出院,尽量把床位留给急诊患者。”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最新文章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