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最新消息更新 捷龙三号火箭技术创新填补多项空白 捷龙三号火箭助力固体火箭系列化发展
一、捷龙三号火箭技术创新填补多项空白
“捷龙三号火箭在研制过程中填补了中国航天多项空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火箭总设计师管洪仁介绍,捷龙三号火箭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吨,具有满足主流中小卫星组网发射比较实用的运载能力。为完成“一箭十四星”任务,研制队伍采用了直径35米整流罩,相比于同规模固体运载火箭可为有效载荷提供更大的包络空间。
捷龙三号火箭采用了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的四级发动机。其中,火箭一级发动机是目前国内参加飞行试验的装药量最多、推力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整体式固体发动机。发动机直径65米,装药量71吨,推力达到200吨,采用了多项新技术。
由于箭体规模增大,研制团队创新性采用框式导向海上热发射方案,攻克了待发稳定性、离架安全性、燃气流排导和热防护设计等技术难题,在确保发射安全性前提下,有效缩短了发射流程、降低了发射成本。
捷龙三号火箭采用了国内航天领域动力电压最高、功率级别最大的机电伺服系统。研制团队先后攻克了高刚度作动器设计技术、大喷管负载稳定控制算法设计技术、低气压环境适应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保障了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
此外,在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多个自主研发的“天”系列工业软件,减少了大量实物地面试验,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地面测发控系统更加简洁、智能,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高,可实现笔记本电脑“一键式”发射。
二、捷龙三号火箭助力固体火箭系列化发展
“捷龙三号火箭首飞成功,有力推进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金鑫说,目前,捷龙系列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梯度合理,可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成本更优的发射服务。
捷龙三号火箭将采取批量生产贮存模式执行发射任务,通过公路运输转运至海上发射母港滚装上发射船,运输距离不超过6公里,运输用时不超过2小时。进入预定海域,发射流程不超过48小时。将具备年产20发火箭和周转贮存3发火箭的能力,大幅提升固体火箭发射能力,真正实现海上发射高频次和批量化。
据悉,山东东方航天港正在建设更加专业的海上发射船,并论证海上固定发射平台,持续降低海上发射对火箭的要求,提高海上发射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更大规模的捷龙四号固体运载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吨,并积极探索液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金鑫说,未来将实现“冷热兼备”“固液兼容”“固定+机动”“一次出海多次发射”的海上发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 12-29
最新文章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
-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