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

专栏

24小时最新消息更新 四川省防控管理规定 养老机构防疫最新政策

2022-12-09 16:06:52
导读 一、四川省防控管理规定 从四川省卫健委获悉,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结合四川实际贯彻落实新十条,

一、四川省防控管理规定

从四川省卫健委获悉,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结合四川实际贯彻落实新十条,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六条措施。

一、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对来自境外国家(地区)的人员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的第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的第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或不接受同住人员共同隔离的,实施集中隔离。

二、优化调整密切接触者隔离管理方式。对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第5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方可解除隔离。对目前正在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点对点”闭环转运回居住地,实施后续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或不接受同住人员共同隔离的,实施集中隔离。

三、优化调整来(返)川人员防控措施。取消来(返)川人员报备要求,来(返)川人员不再实施“入川即检”。未完成“入川即检”相应频次的,不再对其“天府健康通”健康码赋黄码。来(返)川不满5天者,其“天府健康通”界面不再显示“入川未满5天”的标记提示。

四、优化调整赋码规则。取消“天府健康通”健康码黄码规则,仅对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近8天内来自境外国家(地区)的人员赋红码,并调整相应变码规则。感染者变码规则为“出院后转绿码或社区收集逐级上报转绿码”,密接变码规则为“5天后转绿码或排除风险后转绿码”,近8天内来自境外国家(地区)的人员变码规则为“目的地为省内人员入境8天后转绿码;目的地为省外人员入境5天后确定离川当日转绿码”。

五、优化调整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疫情防控措施。外来人员进入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住院部、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要坚持严格执行“戴口罩”的规定,坚持查验健康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其他公共场所要严格执行“戴口罩”的规定,但不再查验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通信行程卡、风险城市旅居史,不再扫场所码。有疫情的学校要以最小生活单元精准划定风险区域,最大程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线下教学、生活等秩序。

六、优化常态化核酸监测工作。各地不得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要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除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正在启用的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落实相应核酸检测频次外(监测方案另行制定),其他人员实行“愿检尽检”。

二、养老机构防疫最新政策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老年人和儿童是疫情防控中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而老年人又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所以当社会面出现疫情传播,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新十条特别提出,进入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仍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健康码,这能大大降低将病毒带入到这些机构的风险。对于养老院等特殊机构,有以下要求:

第一,在平时,要落实好预防性措施。做好环境通风、环境卫生,提醒和协助老年人、福利院里的儿童做好手卫生,工作人员要规范戴口罩,尽可能把新冠肺炎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大家不要相互聚集和串门,相对减少人员流动,做好一系列预防工作。

第二,一旦发生感染,做好相关预案。科学分区管理,把感染的老人和未感染的老人分别安置,同时要求工作人员相对固定,避免影响更多人。

目前,很多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也有一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相应的联系,所以要对感染的老人进行评估,比如症状比较轻、没有症状的,可以安置在养老机构内进行观察和对症治疗。如果病情比较重的,或者是基础性疾病加重的,要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医务室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派驻医务人员驻点,进行专业医疗服务工作。必要时,在大型集中化的养老机构要派驻急救车辆,保证有病情加重的感染老人能够及时转运到医院进行治疗。

郭燕红强调,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做到应接尽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