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革命时期是什么时候(土地革命时期具体指什么时候)
大家好,科普达人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土地革命革命时期是什么时候,土地革命时期具体指什么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27年8月-1937年。
土地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始于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终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
土地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个省的140多个县(市)。数百万工人、农民和革命战士参加了起义。
未经您回复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起义幸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这部分造法部门指出了直接路线的地方志,是受函委托的。
扩展信息:
土地革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1.秋收起义
秋季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红军)在湘东、赣西举行的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共党”,背叛革命。
从此,中共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抵抗的总方针。决定发动农民在有较好群众基础的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佳会师。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及时作出由进攻大城市转向向农村进军的决策,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季起义是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已经开始了一个决定性的新起点。
秋收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开辟了新的道路和农村第一个根据地,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材料和政治样本,党已被分配写和引用。
2.长征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苏区,打了两年仗,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打了380多次仗,攻占了700多个县城。红军牺牲了430多名营级以上干部,平均年龄不到30岁,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
期间,它走过14个省,翻过18座山,跨过24条河,走过草原,翻过雪山。旅程大约有25,000英里。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参考来源: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