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处的原文及译文介绍周处原文及翻译注释】在古代文学中,文言文作品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周处》一文是较为经典的一篇,出自《晋书·周处传》,讲述了周处从一个“凶强侠气”的少年成长为忠臣良将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自我反省与道德修养的重视。
一、文章总结
《周处》一文通过叙述周处早年行为不端、为人所恶,后因自省而改过自新,最终成为国家栋梁的经历,展现了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的转变。文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 | 周处,字子隐,是义兴阳羡地方的人。 |
少孤,未尝识父,养于母。 | 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从未见过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 |
恃力轻佻,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 | 他仗着自己力气大,行为轻浮,喜欢在田野间骑马打猎,不注重细节修养。 |
乡里患之,谓之三害:一曰南山白额虎,二曰长桥下蛟,三曰周处。 | 乡里人都很讨厌他,称他为“三害”之一:一是南山的白额虎,二是长桥下的蛟龙,三是周处。 |
或说处:“此三者,俱为害,君若能除之,则吾等无患。” | 有人对周处说:“这三样东西都是祸害,如果你能除掉它们,我们就没有忧患了。” |
处曰:“何患乎?吾能除之。” | 周处说:“有什么可担忧的?我能够除掉它们。” |
乃入山林,射虎,杀之;又入水,斩蛟。 | 于是他进入山林,射杀了老虎;又跳入水中,斩杀了蛟龙。 |
回,闻乡人相庆,乃知其为乡里所疾。 | 回来后,听说乡里人互相庆祝,才明白自己被乡里人所憎恨。 |
乃自悔,遂折节力学,有文武才略。 | 于是他感到后悔,开始改变志向,努力学习,具备了文武双全的才能。 |
官至御史中丞,卒于官。 | 后来官至御史中丞,死在任上。 |
三、注释说明
文言词汇 | 注释 |
孤 | 失去父亲 |
未尝识父 | 从未见过父亲 |
恃力轻佻 | 凭借力量轻狂放纵 |
驰骋田猎 | 在田野间奔跑打猎 |
不修细行 | 不注意小的品行 |
乡里患之 | 乡里人认为他是祸害 |
三害 | 三个祸害 |
或说处 | 有人对周处说 |
何患乎 | 有什么可担忧的 |
折节力学 | 改变志向,努力学习 |
文武才略 | 兼具文才与武略 |
四、文章启示
《周处》一文不仅是对一个人成长经历的记载,更是对人性、道德与自我完善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关键在于能否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
- 知耻而后勇:当周处意识到自己被乡里人所憎恨时,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面对并改变。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完善自身,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五、结语
《周处》虽短,却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它不仅是一篇文言文的典范之作,更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与道德觉醒的生动教材。阅读此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理念与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