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什么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对弟子子贡的评价。这句话体现了一个人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优良品质。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原文出处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原文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注:虽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非直接出现在《论语》中,但这是后人根据孔子思想提炼出的经典表达。
二、字面解释
- 敏而好学:指一个人反应敏捷,乐于学习。
-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合起来的意思是:一个聪明且勤奋好学的人,不会因为向他人请教而感到羞愧。
三、深层含义
内容 | 解释 |
敏 | 指思维敏捷、反应快,有悟性。 |
好学 | 热爱学习,不断追求知识。 |
不耻 | 不觉得……是丢脸的事。 |
下问 | 向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
这句话强调的是:真正的学习者应该具备谦虚的态度,无论对方身份如何,只要能学到东西,都应该虚心请教。
四、现实意义
方面 | 说明 |
学习态度 | 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心态,持续学习。 |
人际关系 | 提倡尊重他人、虚心求教的风气。 |
成长发展 | 有助于个人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提高。 |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引申) |
字面意思 | 聪明好学,不以请教他人为耻 |
深层含义 | 谦虚好学、不拘身份地寻求知识 |
现实意义 | 倡导终身学习、尊重他人、提升自我 |
适用对象 | 所有希望不断进步的人 |
六、结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不要被身份、地位或面子所束缚,唯有保持谦逊和进取之心,才能不断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