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勤学原文及翻译】匡衡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以勤奋好学、聪慧过人而闻名。他出身贫寒,但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朝廷重臣。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勤学”精神的典范。
一、原文
>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人也。少而好学,家贫,不常得油。尝于壁间凿孔,引邻之烛光读书。其邻里有富者,多不与之交。后遂为博士,官至丞相。
二、翻译
匡衡,字稚圭,是东海郡人。他小时候就非常爱好学习,但家里贫穷,常常没有灯油点灯。有一次,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借邻居的烛光来读书。他的邻居中有些富裕的人,不愿意和他交往。后来,他成为博士,官职升到丞相。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学者 |
出生地 | 东海郡(今江苏北部) |
性格特点 | 勤奋好学,聪明伶俐 |
家庭背景 | 家境贫寒,缺乏学习条件 |
主要事迹 | 凿壁偷光,借邻人烛光读书 |
人际关系 | 邻里多不愿与其交往 |
成就 | 成为博士,官至丞相 |
精神内涵 | 勤奋刻苦,自强不息 |
影响 | 成为后世“勤学”的典范 |
四、启示
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他的“凿壁偷光”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命运的挑战。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