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五七家属工什么意思

2025-11-01 14:40:51

问题描述:

五七家属工什么意思,急!求解答,求不鸽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1 14:40:51

五七家属工什么意思】“五七家属工”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间。这一名称源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殊背景,涉及职工家属在国有企业或集体单位中所承担的辅助性劳动角色。下面将从定义、背景、特点和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定义

“五七家属工”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文革期间),国有企业或集体单位中,由职工家属(主要是配偶、子女等)担任的非正式职工岗位。这些人员通常不享受正式职工的待遇,但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如生产辅助、后勤服务等。

二、背景

- 时间范围:1966年—1980年代初期

- 政策背景: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国家推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劳动,以缓解就业压力。

- 经济因素: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企业用工紧张,家属工成为一种补充劳动力的方式。

三、特点

特点 内容说明
非正式身份 不属于正式职工编制,没有固定工资和社保
劳动内容 多为辅助性工作,如搬运、清洁、仓库管理等
工资待遇 工资较低,按日计酬或按件计酬
社会地位 地位较低,常被视为“临时工”或“辅助工”
历史局限性 受政策限制,缺乏保障,流动性大

四、现状与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劳动制度的逐步规范,“五七家属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这类人员大多已退休或转为其他形式的劳动者。部分人因缺乏正式职工的养老保障,仍面临一定的生活困难。

五、总结

“五七家属工”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劳动群体,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和政策导向。虽然其存在时间不长,但对当时的工人家庭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今,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这一现象已基本消失,但其历史意义仍值得回顾和研究。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名称 五七家属工
时间 1966年—1980年代初
定义 职工家属在企业中从事辅助性工作的非正式员工
背景 文革期间,经济困难,政策推动家属参与劳动
特点 非正式、低待遇、辅助性工作
现状 已基本消失,部分人员面临养老问题

以上内容为原创总结,结合历史资料与社会背景分析,力求真实反映“五七家属工”的含义及其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