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意思】“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原意是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尽。现在多用来形容罪行极多,无法一一列举,常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人或某组织的恶行累累。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罄竹难书 |
拼音 | qìng zhú nán shū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本义 | 竹简用完了也写不完,形容罪行极多 |
引申义 | 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全部列举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批评、谴责、控诉等语境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 |
近义词 | 数不胜数、罪大恶极、罄世之恶 |
反义词 |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
二、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在古代,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罪行之多,如李密在《讨隋炀帝檄文》中写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意思是即使将南山的竹子全部制成竹简,也无法写完他的罪行。
2. 现代应用:如今,“罄竹难书”常用于描述某些人的恶行累累,例如贪官污吏、战争罪犯等,强调其罪行极其严重,难以一一列举。
3. 文学作品:在小说、影视剧中,也常用来渲染人物的罪恶感,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三、注意事项
- “罄竹难书”一般用于负面评价,带有强烈的贬义。
- 不宜用于正面或中性的语境中。
- 在正式写作中,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误用。
四、结语
“罄竹难书”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罪行的强烈谴责。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与罪恶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揭露真相,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