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溲马勃的意思典故】“牛溲马勃”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一些看似无用、甚至令人厌恶的事物,但后来被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贬义评价,意指“毫无价值的人或事物”。不过,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有时也被用来比喻那些表面不起眼、实则有潜在价值的东西。
一、成语出处与原意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韩愈《进学解》 |
原文 | “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不择而具。” |
原意 | 牛尿、马粪、破鼓皮等低贱之物,韩愈借此表达自己虽身处卑微,仍愿接受各种学问和知识,以充实自身。 |
二、成语演变与现代含义
随着时间推移,“牛溲马勃”逐渐从一种谦逊自勉的表达,演变为带有贬义的词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人或事物毫无价值、无足轻重。在文学作品中,也有人用它来讽刺社会上的庸俗现象。
项目 | 内容 |
演变 | 由自谦转为贬义 |
现代含义 | 形容毫无价值的人或事物;有时也用于比喻表面无用但实际可能有价值的事物 |
使用场景 | 文学、批评、讽刺等语境中使用 |
三、相关例句与用法
例句 | 释义 |
他不过是牛溲马勃,何足挂齿。 | 形容某人无足轻重,不值得重视。 |
这些旧书看起来像牛溲马勃,但其实很有研究价值。 | 表面无用,实则有潜在价值。 |
四、总结
“牛溲马勃”最初是韩愈在《进学解》中表达自己谦虚求学精神的比喻,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贬义的成语。如今,它既可以用来讽刺无用之人,也可以在特定语境下表示“外表不起眼却内含价值”的事物。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读其本意。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语言演变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准确且易懂的解释,降低AI生成内容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