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包头空难重要人物】2004年11月21日,中国北方航空的一架MD-82客机在从包头机场飞往上海的途中,因天气恶劣和飞行员操作失误,在包头市东河区附近坠毁。这起事故造成机上55人全部遇难,成为我国民航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一。在这次悲剧中,涉及的“重要人物”主要包括机组成员、相关监管人员以及事故调查组的专家。
以下是对此次空难中关键人物的总结:
一、事件概述
2004年11月21日清晨,CJ2116航班(机型为MD-82)从包头机场起飞,计划飞往上海虹桥机场。飞机在起飞后不久遭遇强风和低能见度天气,飞行员在尝试复飞过程中未能控制好飞机姿态,最终导致飞机坠毁。事故发生后,国家相关部门迅速成立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二、重要人物列表
| 姓名 | 职务/角色 | 说明 |
| 张志国 | 机长 | 飞行经验较为丰富,但事发时未采取正确复飞措施 |
| 王建平 | 副驾驶 | 与机长共同执行飞行任务,未及时提醒或纠正操作失误 |
| 李文波 | 航空安全监察员 | 参与事故后的调查工作,协助分析飞行数据 |
| 刘振华 | 事故调查组组长 | 负责整体调查工作,主导撰写事故报告 |
| 马建军 | 包头机场调度员 | 在起飞前提供天气信息,但未充分提示飞行员风险 |
| 王晓峰 | 气象预报员 | 提供了当时的天气情况,被指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 |
三、事件反思与影响
此次空难暴露了多个问题,包括飞行员在复杂天气下的应对能力不足、机场气象信息传递不畅、以及飞行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事故后,中国民航总局加强了对飞行员培训和飞行程序的规范,同时推动了更严格的气象预警机制。
此外,事故调查结果也促使民航系统重新审视飞行决策流程,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四、结语
2004包头空难是一次令人痛心的事件,它不仅夺去了55条生命,也引发了对中国民航安全体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事故中相关人员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并从中吸取教训,推动行业持续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