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今日我们来聊聊一篇关于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的文章,网友们对这件事情都比较关注,那么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00-1010 1.溶液的概念: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性: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注意: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是蓝色,FeSO4是浅绿色,Fe2(SO4)3是黄色。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溶液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的酒精溶液)
3.溶质和溶剂的测定
(1)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液体就是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以水为溶剂,无水,大量为溶剂。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溶液中的某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超过该溶质的饱和极限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过饱和溶液。溶质溶解度达到最大极限前形成的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连续加入溶质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00-1010 1.化学式含义:(1)宏观含义:代表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2)微观意义:物质的一个分子;表明物质的分子组成;
(3)量的含义:表示物质分子中原子数量的比值;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后写,先读后写。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种化学物质”,如MgO(氧化镁)和NaCl(氯化钠)。
(2)由酸根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种酸”,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高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00-1010 1.实验室产氧:2KMnO4==加热=k2mn4mno2o2 。
2.实验室产生的氧气II:2h2o 2==MnO 2=2h2o 2
3.实验室产生的氧气III: 2KClO3==加热=2KCl 3O2。
4.实验室配方: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2盐酸==氯化钙H2O二氧化碳。
5.实验室产生的氢气:Zn H2SO4==ZnSO4 H2。
6.电解水制氢:2H2O==电解=2H2 O2
7.湿法炼铜(铁代铜):Fe CuSO4==FeSO4 Cu
8.炼铁原理:3CO Fe2O3=高温==2Fe 3CO2
9.熟石灰[Ca(OH)2]的制备方法:CaO 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的制备方法:CaCO3==高温=CaO CO2。
00-1010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和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钻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炭黑、活性炭)
9.红棕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 11-01
- 11-01
- 11-01
- 11-01
- 11-01
- 11-01
- 11-01
-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