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专区 >

基础工程课后题答案

2024-08-01 22:00:29 来源: 用户: 

在学习基础工程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基础工程课后题目及其解答,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例题一:地基承载力计算

问题:某建筑场地的地基土为粉质黏土,其天然密度为1.85g/cm³,含水量为25%,内摩擦角φ=20°,凝聚力c=20kPa。试根据太沙基公式估算该地基的极限承载力qu。

解答:根据太沙基公式,地基极限承载力可表示为:

qu = cNc + qNq + 0.5γBNγ

其中,Nc、Nq、Nγ为承载力系数,q为基底压力,γB为基底下单位宽度上的土体重量。

通过查阅相关表格或计算得到:

Nc = 17.7, Nq = 7.4, Nγ = 4.0

假设基础埋深d=2m,基底宽度B=3m,则:

qu = 20×17.7 + 0×7.4 + 0.5×18.5×3×4.0 ≈ 396 kPa

因此,该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约为396kPa。

例题二:沉降计算

问题:某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积A=1200m²,基底附加应力p0=200kPa。地基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粉质黏土(厚度h1=3m),第二层淤泥质土(厚度h2=5m)。已知各土层的压缩模量Es分别为5MPa和2MPa,请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s。

解答:首先确定压缩层厚度Zmax,一般取Zmax=2b(b为基底宽度)或者当σz/σcz<0.1时停止计算。假设b=10m,则Zmax=20m。

将压缩层分为若干薄层,每层厚度Δzi≤0.4b=4m。对于本题,可以分为两层,即第一层(3m)和第二层(5m)。

计算每层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Δσi,并利用公式si=Δσi/Esi×Hi进行逐层计算。最后将各层沉降量相加即得总沉降量s。

经过具体数值代入与计算,可得出最终沉降量s的具体数值。

以上仅为示例性题目及解答,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进行详细分析与计算。希望这些例子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基础工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