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是什么意思】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时期,属于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元。它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结束,并为后来的新生代奠定了基础。白垩纪的时间跨度大约从1.4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白垩纪简介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第三个纪元,也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元。这个时期以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化的陆地生态系统以及最终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而著称。白垩纪的名字来源于拉丁语“creta”,意为“白垩”,因为这一时期的沉积岩中含有大量白色碳酸盐矿物——白垩。
在白垩纪期间,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海平面较高,大陆板块继续缓慢移动,逐渐形成了现代地理格局的雏形。同时,被子植物开始广泛分布,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垩纪的主要特征总结
特征 | 内容 |
时间范围 | 约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
所属年代 | 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 |
名称来源 | 拉丁语“creta”(白垩) |
地理环境 | 海平面高,气候温暖,大陆板块继续漂移 |
生物发展 | 恐龙鼎盛,哺乳动物出现,被子植物兴起 |
重要事件 | 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约6600万年前) |
白垩纪的意义
白垩纪不仅是恐龙统治地球的最后阶段,也是许多现代生物群落形成的起点。随着白垩纪末期的陨石撞击和火山活动等灾难性事件,恐龙和其他大量物种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因此,白垩纪不仅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对后来的生命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白垩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以及生命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