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虬卧龙读音】“盘虬卧龙”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隐藏才能、不为人知的贤才。它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的评价:“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后来演变为“盘虬卧龙”,用以比喻有才华但尚未显露的人。
一、读音解析
成语 | 拼音 | 注音 | 解释 |
盘虬卧龙 | pán qiú wò lóng | ㄆㄢˊ ㄑㄧㄡˊ ㄨㄛˋ ㄌㄨㄥˊ | 形容有才能但隐居未显的人 |
- 盘虬(pán qiú):盘绕的虬龙,形容弯曲盘旋的样子。
- 卧龙(wò lóng):指隐居的龙,象征有才能却不为人知的人。
二、词语来源与含义
“盘虬卧龙”最早用于形容诸葛亮,因其在未出山前,虽有大才却隐居隆中,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被重用。后世便以此成语形容那些有才华却尚未施展抱负的人。
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常用于赞美那些低调但实力强大的人,比如在职场、学术或艺术领域中默默耕耘、等待时机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职场推荐 | “他虽然低调,但绝对是盘虬卧龙,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 |
学术评价 | “这位年轻学者是典型的盘虬卧龙,研究成果深藏不露。” |
文艺评论 | “这位作家笔下故事精彩,实属盘虬卧龙之才。”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盘虬卧龙”的区别 |
鹤立鸡群 |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群体中突出 | 强调显眼,而非隐藏 |
大器晚成 | 有才能的人到晚年才取得成就 | 强调时间上的延迟 |
隐士高人 | 指隐居不仕、品德高尚的人 | 更强调隐居生活,而非才能未显 |
五、总结
“盘虬卧龙”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其读音为 pán qiú wò lóng,意指有才华但尚未显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形容那些低调而有实力的人物。通过了解其读音、来源和使用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运用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