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事件 落网9人有曹某华吗 曹某华是谁 曹某华和打人者关系
6月10日的唐山烧烤店暴力事件,让全国人民都处于愤怒情绪之中。全网都针对此事的讨论一浪接过一浪,其所表现出来的对犯罪的痛恨与对弱者的同情,让无数人“痛心疾首”,也让无数人看到了社会原来不止“旁观”,面对暴力犯罪,也有温情在。
每逢社会上有“大事”发生,就有人“心怀鬼胎”,蹭点时代热点的“流量”,炮制虚假新闻,散布虚假信息,吸引社会与民众的眼球。从郑州洪灾的网红“群魔乱舞”,再到东航飞机失事的虚假信息的“唯恐天下不乱”,再到如今唐山打人事件出现的“人人皆当事人”,无下限蹭流量屡试不爽却又屡禁不止。
何为谣言?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谣言即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其往往针对社会公众事务领域,其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等内容。以“捏造”为主要特征,属于有意识地传播。谣言制造者往往希望在公共空间进行“点对面”的大规模传播,其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行为。就社会效果而言,谣言的破坏范围和力度十分巨大。
在本次的唐山打人事件中,有不少人选择了无下限蹭流量。在6月11日,一则“曹某华否认被指为唐山打人者”登上微博热搜,起因是曹某华被网友认为是打人事件的当事人,并形成了谣言。谣言一经传播,不仅对其本人造成“影响”,还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当下唐山打人事件处于非常时期。但也有网友指出,曹某华之所以会被认定为打人者,是因为其与打人事件中的某个施暴者的体貌特征确实相似,更是因为其在打人事件发生后,在直播平台发表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件内幕”,使公众误以为其是事件的打人者。无下限的蹭流量,就如同将馒头就着血吃。
人血馒头不好吃也不要吃,但奈何有时候人们就好这口。在正规官方消息渠道堵塞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从民间“小道消息”来获取信息,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这就给谣言留了“滋养”的土壤。在民众的“求异心理”的驱使下,谣言能快速传播,当谣言的传播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流量也就被收割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帮助其他人来收割我们的流量。不管是好的流量,还是坏的流量,对其他人而言,能变现就是“好流量”。
好在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清朗行动的趋势下,开始严查各类网络谣言,要求各网站平台对敏感领域、敏感事件产生的各种信息加强识别。对影响大、传播广的无权威来源信息,及时查证。把谣言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谣言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相关方严肃追究,情节特别严重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在传播学领域,有个专有名词叫“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和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辩性回应能力。要解决谣言与灰色流量,还得依靠我们自己,提高自己的分辨识别能力,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的责任。
生活在当下,尤其是在疫情侵扰的焦虑与迷茫背景下,我们应思考如何守住社会的底线,如何捍卫时代的精神,如何营造出适合下一代的成长环境。好在我们虽然不知道能达到怎么样的效果,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19
- 01-19
- 01-19
- 01-19
最新文章
- 01-04
- 01-04
- 01-04
- 01-04
- 01-04
- 01-04
- 01-04
-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