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原文及译文】在佛教经典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是《金刚经》中的重要概念,体现了佛教“空性”的核心思想。这一段经文强调破除对自我、他人和众生的执着,以达到解脱与智慧的境界。
一、原文节选
>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二、译文解析
| 原文 | 译文 |
|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如果一位菩萨还执着于“我”、“他人”、“众生”或“寿命”的观念,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心应当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但又要生起慈悲与智慧。 |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所有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像梦、幻、泡、影一样虚幻不实,如同朝露和闪电般短暂,应当如此看待。 |
三、总结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是佛教修行中破除执著的关键理念。它提醒我们:
- 无我相:不应执着于“我”的存在,认识到“我”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 无人相:不应将他人视为独立、固定的个体,应看到众生皆由因缘所生,本无差别。
- 无众生相:不应执着于“众生”的概念,理解众生皆是暂时现象,无自性。
- 无寿者相:不应执着于生命的长短或时间的概念,明白生命是流动变化的。
通过这种“无相”的认知,修行者可以超越世俗的分别与执着,进入真正的智慧与解脱之境。
四、表格总结
| 概念 | 含义 | 修行意义 |
| 无我相 | 破除对“我”的执着 | 认识到“我”是因缘和合,无实体 |
| 无人相 | 破除对“他人”的执着 | 看清众生皆是因缘聚合,无固定本质 |
| 无众生相 | 破除对“众生”的执着 | 明白众生是暂时现象,无自性 |
| 无寿者相 | 破除对“时间”的执着 | 体悟生命是流动变化,无永恒 |
五、结语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不仅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更是修行实践的重要指导。通过放下对“相”的执着,才能真正走向内心的清净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