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文言文原文】“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中,原句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典故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汉语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词语,用来形容对文字的反复斟酌和精心推敲。
一、原文内容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文章总结
“推敲”一词源于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时,对“僧敲月下门”一句中“敲”字的反复斟酌。他原本用的是“推”字,后经好友韩愈建议改为“敲”,从而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富有画面感。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人对语言的严谨态度与艺术追求。
该典故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文字的精细打磨,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注重意境与音韵和谐的审美理念。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
原文句子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推敲过程 | 贾岛初用“推”,后经韩愈建议改为“敲”,以增强诗意与画面感。 |
含义 | 指对文字的反复斟酌与细致打磨,强调语言的艺术性与表现力。 |
文化影响 | 成为汉语中表示认真思考、反复修改的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写作等领域。 |
作者背景 | 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注重诗歌的锤炼与意境营造。 |
四、结语
“推敲”不仅是对文字的精雕细琢,更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的敬畏与追求。它提醒我们,在写作与表达中,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才能成就经典。这一传统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