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今大道既隐原文及翻译

2025-09-15 19:23:40

问题描述:

今大道既隐原文及翻译,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19:23:40

今大道既隐原文及翻译】《礼记·礼运》中有一段经典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句话出自《礼记》,是儒家思想中关于社会制度变迁的重要论述。以下是对该段原文的整理与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一、原文内容

原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孝慈,以信修,以善邻,以仁民,以爱物。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翻译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社会从“大同”走向“小康”的转变过程。在“大道既隐”的时代,人们开始以家庭为中心,重视个人利益,社会逐渐形成等级制度和礼法规范。以下是逐句翻译:

1.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现在,原本的理想社会(大道)已经消失,天下成为各家各户的私有领域。

2.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每个人都只亲近自己的亲人,爱护自己的子女。

3. “货力为己”

财物和力气都为自己所用,不再共享。

4. “大人世及以为礼”

统治者世代相传,以此作为礼仪制度。

5. “城郭沟池以为固”

建造城墙、护城河等防御工事,以巩固国家。

6. “礼义以为纪”

礼仪和道义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7.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用这些来端正君臣关系,加深父子亲情,和睦兄弟关系,协调夫妻关系。

8. “以孝慈,以信修,以善邻,以仁民,以爱物”

倡导孝顺、慈爱、诚信、友善邻里、仁爱百姓、爱护万物。

9.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阴谋诡计不再兴起,盗贼和叛乱也减少了。

10.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人们可以不关门而安心,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原文句子 翻译 含义说明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现在,理想的社会已经消失,天下成为各家各户的私有领域 描述社会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每个人都只亲近自己的亲人,爱护自己的子女 强调个人情感和家庭中心主义
货力为己 财物和力气都为自己所用 个人利益至上,不再共享资源
大人世及以为礼 统治者世代相传,以此作为礼仪制度 社会制度趋于等级化和世袭制
城郭沟池以为固 建造城墙、护城河等防御工事 社会开始注重安全和防御
礼义以为纪 礼仪和道义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礼制成为维系社会的重要手段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用这些来端正君臣关系,加深父子亲情,和睦兄弟关系,协调夫妻关系 强调伦理道德对社会结构的规范作用
以孝慈,以信修,以善邻,以仁民,以爱物 倡导孝顺、慈爱、诚信、友善邻里、仁爱百姓、爱护万物 道德教化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阴谋诡计不再兴起,盗贼和叛乱也减少了 社会相对稳定,秩序得以维持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人们可以不关门而安心,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 表达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

四、结语

“今大道既隐”不仅是对古代社会制度变化的描述,也反映了儒家对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与秩序的重要性。通过理解这段文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